作 者 | 曹培,朱杰,朱波,劉章勇 |
第一作者 | 曹培 |
作者單位 | 長江大學濕地生態與農業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荊州 |
卷 號 | 47 |
發表年份 | 2019 |
發表刊期 | 4 |
發表頁面 | 81-85,101 |
關 鍵 字 | 水旱輪作;土壤活性有機碳;碳庫管理指數;土壤有機碳儲量;作物產量 |
摘 要 | [目的]探明不同水旱輪作系統對稻田不同土層土壤活性有機碳組分、碳庫管理指數、土壤有機碳儲量和作物產量的短期影響。[方法]2017年在荊州市江陵縣三湖農場開展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設置中稻-冬閑(RF)、中稻-油菜(RR)、中稻-小麥(RW)和春玉米-晚稻(MR)4種種植模式。[結果]與RF處理相比,MR處理顯著降低了稻田不同層次的土壤總有機碳含量;且RW、RR和MR處理均降低了稻田土壤活性有機碳含量。MR處理有利于碳庫活度和碳庫活度指數的提高,RR處理則利于穩態碳和碳庫指數的提高。不同土層各處理的土壤有機碳儲量差異趨勢一致,均為RR>RF>RW>MR,與RF處理相比,RR處理土壤有機碳儲量增加了8.14%。與RF處理相比,RW、RR和MR處理產量分別增加了46.71%、35.77%和35.33%。[結論]RR模式更有利于稻田土壤有機碳的固持,是適宜在當地推廣的水旱輪作模式。 |
附 件 | 稻田水旱輪作系統對土壤有機碳及產量的短期影響 |
注:若需下載,請右鍵單擊另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