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期

加工工藝及殼聚糖對魷魚中多環芳烴形成的影響

作  者 楊波,朱嚴華,黃菊,祝世超,余新威
第一作者 楊波
作者單位 浙江海洋大學食品與藥學學院,浙江舟山
卷  號 50
發表年份 2022
發表刊期 7
發表頁面 157-164
關  鍵  字 秘魯魷魚;殼聚糖;羧甲基殼聚糖;多環芳烴
摘  要 目的]以秘魯魷魚為研究對象,探究加工工藝及殼聚糖處理對魷魚加工過程中多環芳烴生成的影響。[方法]探究了不同時間(2、3、4、5 min)、溫度(120、140、160、180 ℃)、食用油種類(棕櫚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烹飪方式(煎、烤、炸)、魷魚皮去除與否以及2 g/L殼聚糖和羧甲基殼聚糖溶液浸泡處理對魷魚中多環芳烴生成的影響。[結果]隨著加工時間的延長和溫度的升高,魷魚中多環芳烴總量及苯并[a]萞含量也逐漸增加;經不同的食用油加工魷魚后,多環芳烴的生成量從低到高依次為棕櫚油、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P<0.05)。采取烤的方式所生成的多環芳烴總量最低,苯并[a]芘含量在煎的方式下最低;去除魷魚皮能夠有效降低加工過程中多環芳烴的生成量(P<0.05);殼聚糖處理組的魷魚經2、3、4、5 min加工處理后,多環芳烴總量較CK顯著降低(P<0.05),下降率分別為3028%、28.17%、19.37%、5.77%;苯并[a]芘含量也顯著下降(P<0.05),下降率分別為32.35%、41.03%、45.45%、69.52%;羧甲基殼聚糖處理組魷魚經2、3、4、5 min加工處理后,多環芳烴總量較CK有顯著下降(P<0.05),下降率分別為20.68%、18.36%、20.86%、12.63%,苯并[a]芘含量也顯著低于CK(P<0.05),下降率分別為2.94%、10.26%、15.91%、59.05%。[結論]加工時間、加工溫度、食用油種類、烹飪方式以及魷魚皮對魷魚中多環芳烴的生成均有顯著影響。加工前利用殼聚糖與羧甲基殼聚糖進行浸泡處理,可顯著降低多環芳烴及苯并[a]芘的生成。
附  件 加工工藝及殼聚糖對魷魚中多環芳烴形成的影響
注:若需下載,請右鍵單擊另存
點擊關閉

在線客服

服務熱線:0551-65160973

二維碼

m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