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1期

兩淮地區農林固廢資源量時空特征及利用潛力評價

作  者 蘇永東, 周育智, 劉英, 張旭陽, 龍林麗, 陳孝楊
第一作者 蘇永東
作者單位 安徽理工大學地球與環境學院,安徽淮南
卷  號 50
發表年份 2022
發表刊期 21
發表頁面 67-73
關  鍵  字 農林固廢;資源量;秸稈;時空特征;利用潛力
摘  要
為了優化秸稈資源化利用結構,提高農林固廢綜合利用效益,以兩淮地區農林固廢數據為基礎,估算常見農作物秸稈和林業剩余物資源量和資源密度,分析秸稈和林業剩余物時空分布特征,明確秸稈在肥料化、飼料化和基料化基本需求量,評估未被利用秸稈資源利用潛力。結果表明,兩淮地區常見秸稈可回收資源量約為2000萬t,主要以小麥秸稈為主,林業剩余物資源量約為69.05萬t。秸稈資源量在空間分布上差異明顯,水稻秸稈主要分布在兩淮地區南部,油料秸稈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其余秸稈主要分布在中部,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和基料化基本需求量分別為780萬、288萬和15萬t。未被利用秸稈約為220萬t,直接還田理論上可節約1.71萬t氮肥、0.49萬t磷肥和2.88萬t鉀肥,相當于淮南市單元素肥料年使用量的42.40%,用于直燃發電和熱裂解炭化可產生約580億kW·h電能,相當于淮南市社會用電量的46.15%,可減排約190萬t當量的CO2排放,相當于淮南市CO2年排放量的16.46%,用于制作秸稈草磚和人造板材可節省約1.3萬m3土方量或340萬m3的木材。兩淮地區秸稈資源量滿足肥料化、飼料化和基料化需求,應進一步提升秸稈回收利用效率,優化收儲體系,降低秸稈收集成本,增加秸稈在能源化和原料化領域利用效益。
附  件 兩淮地區農林固廢資源量時空特征及利用潛力評價
注:若需下載,請右鍵單擊另存
點擊關閉

在線客服

服務熱線:0551-65160973

二維碼

m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