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活性污泥法和膜生物反應器馴化期微生物群落組成特征

作  者 李安峰,駱堅平,黃 丹,潘 濤
第一作者 李安峰
作者單位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
卷  號 43
發表年份 2015
發表刊期 1
發表頁面 189-191,309
關  鍵  字 傳統活性污泥法;膜生物反應器;高通量;微生物群落
摘  要

 [目的]比較傳統活性污泥法(S1)和膜生物反應器(MBR,S2)工藝微生物群落之間的差異。[方法]通過MiSeq高通量測序平臺,分析處于馴化期的S1和S2工藝中微生物群落結構組成。[結果]從S1和S2分別獲得47 354和51 882條有效序列,平均長度為253 bp。在97%相似性水平下,從S1和S2分別可確定2 693和3 208個操作分類單元(OTU),其中有1 156個OTU為相同單元。S1和S2的豐度指數(Chao 1)分別為6 639.3和9 564.1,Shannon指數為9.03和9.13。系統進化分析結果表明,兩種處理系統中活性污泥的優勢菌群均為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浮霉菌門(Planctomycetes)、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同時,硝化螺旋菌門(Nitrospirae)在MBR中更易富集,所占比例要高于傳統活性污泥法。[結論]在馴化期中,MBR和傳統活性污泥法均具有較高的微生物多樣性以及相似的優勢菌群結構。由于對微生物的高效過濾作用,馴化期MBR中微生物群落多樣性更為豐富。

附  件 傳統活性污泥法和膜生物反應器馴化期微生物群落組成特征
注:若需下載,請右鍵單擊另存
點擊關閉

在線客服

服務熱線:0551-65160973

二維碼

m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