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期

湘西錳礦區土壤重金屬含量及優勢植物吸收特征

作  者 熊云武,唐彪,林曉燕,裴東輝,任重,龔亞龍,楊勝香,許建新,趙亮
第一作者 熊云武
作者單位 深圳市鐵漢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深圳
卷  號 44
發表年份 2016
發表刊期 8
發表頁面 84-87,95
關  鍵  字 重金屬;錳礦;土壤;優勢植物;湘西,
摘  要 [目的]研究湘西錳礦區土壤重金屬含量及優勢植物吸收特征,為錳礦廢棄地植被恢復和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提供理論依據。[方法]調查湘西花垣縣響水村錳礦區廢棄地植被物種組成,測定優勢種根際土壤及植物根部和地上部分的Cu、Zn、Pb、Cd、Mn、Ni含量。[結果]響水村錳礦區所記錄的高等植物共有20種,隸屬15科18屬,且優勢種以草本植物為主;土壤重金屬主要為Cd、Mn污染,且Cd含量超過國家土壤環境質量3級標準(GB 15618—1995),超標倍數達6.12~13.61倍,Mn含量為湖南省土壤背景值的57.93~244.40倍,污染嚴重;11種優勢植物,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醉魚草(Buddleja lindleyana Fort.)植物體內Mn含量較低,為Mn規避型植物,五節芒[(Miscanthus floridulus (Lab.) Warb.ex Schum et Laut.]根部Mn含量遠大于地上部,為Mn根部囤積型植物,飛蓬(Erigeron acris L.)、鬼針草(Bidens pilosa L.)、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ex D.Don)、土荊芥[Dysphania ambrosioides (Linnaeus) Mosyakin & Clemants]、酸模葉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愉悅蓼(Polygonum jucundum Meisn.)、商陸(Phytolacca acinosa Roxb.)、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 (Willd.) R.Br.]均表現出對Mn具有一定的吸收,其中,愉悅蓼對Mn的吸收富集能力較強,為Mn富集型植物。[結論]錳礦區重金屬植物修復中,采用植物穩定技術時可以選擇萹蓄、醉魚草、五節芒作為先鋒植物進行修復,采用植物提取技術時,可以選擇愉悅蓼進行修復。
附  件 湘西錳礦區土壤重金屬含量及優勢植物吸收特征
注:若需下載,請右鍵單擊另存
點擊關閉

在線客服

服務熱線:0551-65160973

二維碼

m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