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譚偉才,文映方,李啟華 |
第一作者 |
譚偉才 |
作者單位 |
75839部隊,廣東廣州 |
卷 號 |
44 |
發表年份 |
2016 |
發表刊期 |
19 |
發表頁面 |
204-207 |
關 鍵 字 |
暴雨;WRF模式;敏感性試驗;邊界層參數化方案;降水, |
摘 要 |
[目的]分析不同行星邊界層參數化方案對此次暴雨過程中降水模擬效果的影響。[方法]利用WRF3.4模式,選用不同邊界層參數化方案對“7.18”山東暴雨過程進行敏感性試驗,研究不同行星邊界層參數化方案對此次暴雨過程中的降水分布、降水極值出現時間以及BS、ETS評分的影響。[結果]不論是否使用邊界層參數化方案,均能模擬出雨帶的基本走向,但不同方案對于降水中心強度及其位置的模擬存在一定差異。不同邊界層方案得到的模擬降水峰值的出現時間普遍比實際降水落后2~3 h,且其降水峰值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其中YSU方案對降水峰值的模擬效果最好。綜合ETS評分和BS評分結果可知,對于降水量較小(<25 mm)的模擬,不使用邊界層方案反而效果最好;對于中等降水量級(25~50 mm)的模擬,使用Boulac方案比較合適;對于暴雨或特大暴雨(>50 mm)的模擬,使用YSU方案效果最好。[結論]WRF模式中不同邊界層參數化方案對降水模擬效果的影響較大,選擇合適的邊界層參數化方案能顯著提高降水的預報準確率。 |
附 件 |
“7.18”山東暴雨過程分析II:WRF模式邊界層參數化方案對降水的影響
|
|
注:若需下載,請右鍵單擊另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