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陳婷婷,鮑戈平 |
第一作者 | 陳婷婷 |
作者單位 |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廣東廣州 |
卷 號 | 44 |
發表年份 | 2016 |
發表刊期 | 31 |
發表頁面 | 172-175 |
關 鍵 字 | 廣州;天河區;行道樹;結構特征;碳儲量, |
摘 要 | 對廣州天河區5條主要道路行道樹進行了調查,并采用生物量轉換因子連續函數法對行道樹的碳儲量進行估算。結果表明:天河區主要道路常用行道樹共計10種,分別為杧果、小葉榕、大葉榕、高山榕、垂榕、美麗異木棉、小葉欖仁、假檳榔、樟、海南葡桃。行道樹樹高一般6.0 ~8.0 m,胸徑一般為25±5 cm。大葉榕的單株生物量、單株碳儲量均最高,對應值分別為0.308 t、0.153 t,其碳匯能力最強;美麗異木棉的含量則最低,對應值分別為0.077 t、0.038 t,其碳匯能力最弱。另外,杧果單位面積生物量及碳密度較其他樹種高,而美麗異木棉的含量仍最低。 |
附 件 |
天河區主要道路行道樹結構特征與碳儲量研究![]() |
注:若需下載,請右鍵單擊另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