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2期

佛手瓜鯊烯合酶基因克隆及酶分子結構分析

作  者 蘇何玲,肖雅倫,譚燕蓮,梁斌,谷云艷,劉永明,吳耀生
第一作者 蘇何玲
作者單位 廣西醫科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廣西南寧
卷  號 44
發表年份 2016
發表刊期 32
發表頁面 142-146
關  鍵  字 佛手瓜;鯊烯合酶;基因克隆;結構分析,
摘  要 [目的]克隆佛手瓜鯊烯合酶(SQS)基因,并基于克隆的SQS序列分析該酶的分子結構,為佛手瓜生物活性成分的利用提供理論依據。[方法]根據SQS基因 5′末端保守序列和3′race方法擴增的佛手瓜SQS基因3′末端序列設計佛手瓜SQS基因克隆引物。擴增的佛手瓜SQS基因片段插入pGEM-T Easy Vector后經DNA測序。應用生物信息學方法分析克隆序列的開放閱讀框架(ORF)、酶蛋白的疏水性/親水性和蛋白質磷酸化位點,預測酶蛋白的二級結構、結構域、三級結構和跨膜區。以布朗葡萄藻為outgroup,應用MEGA 5.0進行UPGMA算法構建系統樹,并進行1 000次的Bootstrap 測試。[結果]佛手瓜SQS由417氨基酸殘基構成,等電點為6.983。構象預測提示該酶二級結構以α螺旋為主,是一種只有三級結構的單體酶,其活性中心是主要由幾個α螺旋圍繞形成的穴狀結構,酶蛋白肽鏈中具有1個跨膜區。結構域分析表明SQS屬于異戊二烯合酶家族。磷酸化位點分析顯示該酶共有17個磷酸化位點,其中,S48位于與酶活性中心相關模體中,而S196為陸生植物SQS基因的正選擇位點。以佛手瓜SQS基因ORF序列構建系統發生樹得到的系統發生分類結果與形態學分類結果一致。[結論]佛手瓜SQS是由417氨基酸殘基構成的單體酶,具有1個跨膜區和17個磷酸化位點,其中,S48和S196可能是佛手瓜SQS酶活性調節的關鍵性磷酸化位點。
附  件 佛手瓜鯊烯合酶基因克隆及酶分子結構分析
注:若需下載,請右鍵單擊另存
點擊關閉

在線客服

服務熱線:0551-65160973

二維碼

m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