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為明確不同耕作模式對玉米田土壤雜草種子庫的影響,研究翻耕和免耕模式下玉米田雜草種子庫的組成和特征。[方法]采用雜草種子萌發法,將0~5、5~10、10~15、15~20、20~25、25~30 cm 6個不同土層的土壤樣本分別裝盆,在自然條件下生長60 d后調查雜草種類和數量,計算種子庫的密度和相對優勢度。[結果]翻耕玉米田共有雜草15科24種,免耕玉米田有15科23種,其中19種雜草在翻耕和免耕玉米田均有分布,主要優勢雜草為稗草、藜、鐵莧菜、龍葵和馬唐,雜草類型上以闊葉雜草為主,禾本科雜草較少。翻耕玉米田雜草種子庫總密度為4 292.4粒/m2,主要分布在0~5、20~25、25~30 cm土層,其中稗草的密度和相對優勢度最高;免耕玉米田總密度為3 337.0粒/m2,主要分布在15~20、20~25 cm土層,其中藜的密度和相對優勢度最高。不同耕作模式的優勢雜草在土層中的分布有較大差別,稗草在翻耕田主要分布于25~30 cm土層,而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0~5 cm土層;藜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20~25 cm土層,而在翻耕田各土層呈較均勻分布。[結論]明確了不同耕作模式土壤雜草種子庫的組成和特征,為農田雜草的綜合管理提供理論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