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期

密度調控對紅松人工林碳貯量及其空間格局的影響

作  者 楊會俠
第一作者 楊會俠
作者單位 遼寧省森林經營研究所,遼寧丹東
卷  號 45
發表年份 2017
發表刊期 7
發表頁面 145-149
關  鍵  字 密度調控;紅松人工林;碳貯量;空間分布,
摘  要 [目的]探索密度調控對紅松人工林碳匯能力的影響。[方法]對遼寧省草河口地區不同間伐強度紅松人工林的碳貯量及其空間分布格局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在各間伐強度紅松人工林內紅松各營養器官生物量和碳貯量從大到小依次為為干、根、枝、葉,不同間伐強度紅松人工林喬木層、草本層、凋落物層及土壤層碳貯量均存在差異,喬木層碳貯量從大到小依次為弱度間伐區(197.52 t/hm2)、中度間伐區(197.10 t/hm2)、對照區(184.75  t/hm2)、強度間伐區(163.61  t/hm2)、極強度間伐區(142.30 t/hm2),土壤碳貯量從大到小依次為中度間伐區(151.93  t/hm2)、對照區(147.18  t/hm2)、極強間伐區(111.89  t/hm2)、強度間伐區(91.18  t/hm2)、弱度間伐區(79.54  t/hm2),總碳貯量從大到小依次中度間伐區(351.42  t/hm2)、對照區(333.63  t/hm2)、 弱度間伐區(279.11  t/hm2)、強度間伐區(257.22  t/hm2)、極強間伐區(257.16  t/hm2);紅松人工林內碳貯量從大到小依次為喬木層、土壤層、凋落物層、草本層。[結論]該研究可為科學進行紅松林碳匯核算提供科學依據。
附  件 密度調控對紅松人工林碳貯量及其空間格局的影響
注:若需下載,請右鍵單擊另存
點擊關閉

在線客服

服務熱線:0551-65160973

二維碼

m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