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究初始pH對秸稈酒精醪液厭氧發酵產甲烷的影響。[方法]利用秸稈酒精醪液作為唯一發酵底物,并將初始發酵pH分別設置為4.0、5.0、6.0、6.5、7.0、7.5、8.0,8.5,采用序批式厭氧發酵30 d。[結果]在150 mL的發酵體積下最終的甲烷積累量依次為17、24、227、289、246、257、234和143 mL。當初始發酵pH升高時,發酵液中殘留的揮發性脂肪酸(VFA)中的乙酸所占比例逐漸升高,pH為5.0時乙酸占12.8%,pH為8.5時乙酸占43.9%。通過比較初始pH為4.0、6.5和8.5時,VFAs在發酵過程中的動態變化,發現初始pH為6.5時,乙酸的含量在第1.5天達到峰值,為3 753.6 mg/L 占總量71.6%,最終乙酸被減少了72.4%;初始pH為8.5時,乙酸的含量在第10天時增至峰值,為1 322.9 mg/L(53.8%),最終乙酸減少了36.0%。初始pH為4.0時,VFAs的總量和組成都沒有明顯的變化。當初始發酵pH為6.0、6.5、7.0、7.5時,發酵系統內的優勢細菌為梭菌屬(Clostridium),相對豐度為40%~47%;優勢古菌為甲烷八疊球菌屬(Methanosarcina)和甲烷鬃毛菌屬(Methanosaeta),其相對豐度之和為85%~88%。當初始pH為8.5時,系統內的優勢細菌為普雷沃式菌(Prevotella)和互養單胞菌屬(Syntrophomonas),相對豐度分別為36.8%和14.7%;優勢古菌為甲烷桿菌屬(Methanobacterium)和甲烷熱桿菌屬(Methanothermobacter),在其全古菌序列中分別占 62.3%和 11.4%。[結論]當初始發酵pH為6.5時,甲烷的產氣積累量最高;當初始發酵pH為6.0、6.5、7.0、7.5時,為乙酸營養型型甲烷發酵;當初始pH為8.0和8.5時,為氫營養型甲烷發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