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郭換換 |
第一作者 | 郭換換 |
作者單位 | 河南省洛陽市氣象局,河南洛陽 |
卷 號 | 46 |
發表年份 | 2018 |
發表刊期 | 10 |
發表頁面 | 136-139 |
關 鍵 字 | 區域暴雨;成因分析;環流特征;物理量診斷;探空資料;雷達回波, |
摘 要 | 利用常規氣象觀測資料、NCEP 1°×1°的逐6 h再分析資料及雷達產品等資料,對2016年7月18—19日洛陽地區的一次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的大尺度環流特征、物理量及其雷達回波特征等進行了診斷分析。結果表明,西風帶低槽、中低層低渦和切變線、地面暖倒槽是造成此次暴雨的主要天氣系統。此次暴雨第1階段前期以對流性降水為主,后期以混合性降水為主,具有較強的條件不穩定,而且水汽條件充沛,地形和低層偏東風的作用是造成此階段強降水的主要原因;第2階段是以層狀云降水為主的混合性強降水,在大片的層狀云降水區中,有對流雨團的發展,這些對流雨團的緩慢移動和較長的持續時間是此階段強降水的重要原因。在強降水發生時段內,低層東南急流出口區左側的輻合區,高空的分流區及地面暖倒槽的東移北抬,為暴雨的產生提供了有利的動力條件。地形的抬升和阻擋作用是第1階段前期對流性強降水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低層的西南氣流和東南氣流2條水汽通道的維持,為暴雨的產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
附 件 |
2016年洛陽一次區域暴雨天氣成因分析![]() |
注:若需下載,請右鍵單擊另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