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期

凡納濱對蝦絲氨酸蛋白酶基因(Lv-SP)的克隆及表達分析

作  者 宋巧珍,鄒枘峰,張亦陳,耿緒云,劉逸塵
第一作者 宋巧珍
作者單位 天津市動植物抗性重點實驗室/天津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天津
卷  號 46
發表年份 2018
發表刊期 12
發表頁面 102-106,181
關  鍵  字 凡納濱對蝦;絲氨酸蛋白酶;基因克隆;免疫應答;WSSV刺激,
摘  要 [目的]研究絲氨酸蛋白酶基因(Lv-SP)在凡納濱對蝦天然免疫應答過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PCR技術克隆凡納濱對蝦絲氨酸蛋白酶基因(Lv-SP),并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進一步通過實時熒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對其進行組織表達分析以及白斑桿狀病毒(SSV)刺激后的表達變化分析。[結果]成功從凡納濱對蝦體內克隆了Lv-SP基因的開放閱讀框ORF,堿基數為1 104 bp,共編碼367個氨基酸,在線分析軟件預測其蛋白分子量為41 kD,等電點PI為6.93;在線分析軟件預測顯示:Lv-SP基因預測的氨基酸序列保守性很高,含有1個clip結構域和1個高度保守的SP結構域(Tryp-SPc);系統進化發生分析表明:Lv-SP氨基酸序列與中國明對蝦以及中華絨螯蟹的絲氨酸蛋白酶(SP)同源性較高,而與按蚊、小蜂窩甲蟲的SP同源性較低;qRT-PCR分析結果顯示:Lv-SP基因在凡納濱對蝦不同組織中均有表達,并且在鰓和血中表達量較高,而在心和肝中表達量較低,病毒WSSV刺激后,Lv-SP基因在48.0 h和72.0 h有顯著的上調表達趨勢。[結論]Lv-SP基因保守性比較高,并且其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了對蝦應答病毒侵染的免疫反應,推測它有可能作為重要的免疫調控基因在對蝦的防御應答過程中發揮作用。
附  件 凡納濱對蝦絲氨酸蛋白酶基因(Lv-SP)的克隆及表達分析
注:若需下載,請右鍵單擊另存
點擊關閉

在線客服

服務熱線:0551-65160973

二維碼

m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