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胡啟元,樂鏡子 |
第一作者 | 胡啟元 |
作者單位 | 陜西省氣象臺,陜西西安 |
卷 號 | 41 |
發表年份 | 2013 |
發表刊期 | 22 |
發表頁面 | 9373-9376,9387 |
關 鍵 字 | 暴雨;弱對流;過程;機理;秦嶺南側 |
摘 要 |
使用地面自動站資料、常規觀測資料、NECP再分析資料、衛星TBB云圖資料等,通過天氣學分析及動力能量診斷分析對2011年8月3~5日漢中、安康一次區域性暴雨過程進行機理分析。結果表明,這次過程東亞中高緯度維持大槽大脊環流形勢,高原上東移的低渦直接影響陜西省,陜南大部處在低渦東側,副高584 dagpm線在河南一帶呈“凸”型,陜南位于“凸”型結構西側,有利于低渦輸送的水汽和能量在此地匯集;前期水汽條件輸送和堆積條件不是特別良好,后期水汽逐漸上來,低層700 hPa切變線和850 hPa陜南偏南風急流在過程中對水汽輸送和堆積貢獻很大;動力因子方面高層強輻散、低層弱輻合產生的上升運動十分強盛,但K指數和θse分布表明暴雨區附近不穩定形勢比較弱,且暴雨發生時并沒有明顯的強對流機制跡象,說明暴雨觸發機制中不穩定能量的大小比有利的上升運動意義更大;云圖分布上,對流發展與強對流過程相比要弱,云團沒有達到MCC級別,預報員易忽略雷暴天氣的發生;云團發展最旺盛時刻同時也是暴雨最大時段,TBB中心與暴雨中心對應比較一致。 |
附 件 | 秦嶺南側一次弱對流暴雨過程機理分析 |
注:若需下載,請右鍵單擊另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