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任麗娟,周立偉,朱麗娜,王金霞,李玲 |
第一作者 | 任麗娟 |
作者單位 | 新疆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新疆烏魯木齊 |
卷 號 | 42 |
發表年份 | 2014 |
發表刊期 | 17 |
發表頁面 | 5433-5436 |
關 鍵 字 | 土壤;鈷;形態分析;生物有效性 |
摘 要 |
[目的]考察不同pH、重金屬鈷初始濃度、陳化時間和離子強度對土壤中鈷化學形態分布和生物有效性的影響。[方法]采取經典Tessier連續提取技術。 [結果]隨著處理土壤pH的升高,有機物結合態含量呈下降趨勢,兩者間有極顯著的負相關(相關系數=0.800**,P<0.01), 殘渣態隨pH升高呈上升趨勢,生物有效性在pH 5時達到最大值。在研究初始鈷濃度范圍內,隨著外源鈷濃度的濃度的增加,土壤中鈷的碳酸鹽結合態和可交換態所占總鈷的比例減小, 生物有效性系數(K)呈明顯的遞減趨勢, 當鈷濃度大于250 mg/L時,K遞減趨勢較大;土壤環境離子強度在0.01 mol/L附近時, 除殘渣態外各形態鈷在土壤中分布的比例達到最大值,當離子強度大于0.01 mol/L時, 生物有效性系數降低, 限制了土壤中鈷的遷移性。在考察陳化時間內,土壤陳化10 d時,鈷的生物有效性系數最大。[結論]各形態含量均隨土壤介質pH、重金屬鈷初始濃度、陳化時間和離子強度有所變化,不同程度地影響著重金屬鈷在土壤中的富集狀況。 |
附 件 |
影響鈷在新疆荒漠區土壤中的形態分布因素研究![]() |
注:若需下載,請右鍵單擊另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