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菠蘿灰粉蚧生物學特性與發生規律的研究

作  者 黃標,鄧業余,鄭立權,黎志文,吳軍亮,趙家流,文尚華
第一作者 黃標
作者單位 湛江農墾東方紅農場,廣東雷州
卷  號 43
發表年份 2015
發表刊期 29
發表頁面 147-149
關  鍵  字 新菠蘿灰粉蚧;生物學;發生規律
摘  要

 [目的]明確新菠蘿灰粉蚧的生物學特性及發生規律。[方法]通過室內外盆栽和苗圃及大田跟蹤觀察研究新菠蘿灰粉蚧的生物學特性,研究氣候因子、劍麻齡期及長勢、立地環境、劍麻品種、天敵等對其發生危害的影響。[結果]據鑒定,新菠蘿灰粉蚧是外來物種,整年在田間為害,對劍麻威脅大。該蟲體長為0.8~3.0 mm,卵形而稍扁平,若蟲觸角及足發達、活潑;成蟲披白色蠟粉,其觸角退化,行走緩慢。孤雌生殖,世代重疊,27~34 d一世代,每雌蟲繁殖倍數為36~85倍,平均55倍;高溫致死溫度為48 ℃,低溫致死溫度約為3 ℃。傳播途徑為種苗、風、雨、螞蟻及自身爬行遷移。劍麻生長旺盛、葉色濃綠,粉蚧危害嚴重;低溫干旱有利于其暴發蔓延,大雨、暴雨對其有較大殺傷力,但其隱蔽空間較大,可避過災害。48%樂斯本600倍稀釋液等撲殺有特效;主要天敵為草蛉;利用控氮增鉀和生物多樣性進行防治有較好防效。[結論]為生產中新菠蘿灰粉蚧的防治提供了參考。

附  件 新菠蘿灰粉蚧生物學特性與發生規律的研究
注:若需下載,請右鍵單擊另存
點擊關閉

在線客服

服務熱線:0551-65160973

二維碼

m www